“关于鸡脚棉的性能,有最新权威说法了!”1月30日,我市退休高级农艺师曹云泉告诉记者,自己收到2020年12月出版的《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其中刊载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通謇一号棉花品种的性能》,曹云泉是本文的第三作者。“结果表明:该棉花品种生长良好……有一定的抗台风、抗盐碱能力……棉纤维细度、长度、强度、卷曲、颜色、光泽等性能良好……”逐字逐句研读,曹云泉激动不已。
鸡脚棉是19世纪末张謇先生创建南通棉纺织业时引进的品种之一,在历史上属于陆地细绒棉中的重要品种,20世纪初被斯字棉品种取代。2012年,曹云泉在通州湾三余镇的一片农田中发现鸡脚棉的变异品种,后经收集并在南通大学校园农区试种4年,发现此品种有一定优点。因该品种由张謇先生引入使用,故取名“通謇一号”。
鸡脚棉培育研究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等专家关注。姚穆认为,“制定详细计划检测、记录、收集数据和样品,有利于对鸡脚棉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在姚穆建议和市科协等部门推动下,鸡脚棉于2019年6月在南通如东沿海滩涂采用符合机械化种植的方式和条件集中试种40亩。
试种期间,身在西安的姚穆与曹云泉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从栽培技术、品种管理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试种中,人工采摘棉花时分别收取棉株下层(早期)、中层(中期)、上层(晚期)。姚穆组织西安工程大学研究团队对收取的棉花样品进行检验、测试和分析后,撰写成论文,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上。
这篇论文介绍了鸡脚棉的试种情况,以详实的数据、图表、照片等作支撑,分析了其棉纤维品质、棉籽纤维特征。文末作出结语:“通謇一号棉花品种作为细绒棉的一种,纤维细度、长度、强度、转曲、颜色、光泽等方面性能良好,是陆地棉中纤维长度最长的品种之一。纤维性能决定其可用于纺制英制支数100支及以下纱线的原料。由于没有经过抗虫转基因改造,纤维马克隆值与线密度、成熟度的关系仍保持较好,便于应用。棉株基本适应机械化种植与采收,具有一定抗盐碱性和抗台风能力,适于沿海滩地种植,有一定适用前途。”
“这篇论文是对八年来鸡脚棉研究、培育、试种的全面总结,证明了鸡脚棉大面积种植开发的可行性。”曹云泉介绍,今年市两会期间,一直关注鸡脚棉培育研究的市政协委员金鑫也提交了一份“将通謇一号鸡脚棉作为江苏沿海滩涂先锋作物种植”的提案。他认为,在沿海滩涂大面积、机械化、现代化种植鸡脚棉,不仅是继承发扬张謇垦牧文化精神,也符合国家和省市沿海开发的战略要求,可以将江苏特有的地域优势沿海滩涂开发和利用起来,实现沿海滩涂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曹云泉建议,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尽快组织开展鸡脚棉在沿海地区的机械化种植推广工作,同时吸纳更多高端纺织企业参与鸡脚棉的开发利用,采用机械化、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使高端纺织与棉花特色品种培育有机结合,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南通日报 王玮丽
责任编辑:喻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