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建议
第1期(总第87期)
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编 2014年4月17日
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建议
《南通市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农作物秸秆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我市近年来建立了“1+X”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形成了以秸秆还田为主,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等利用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搞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尽快杜绝剩余秸秆焚烧已成为政府重视,新闻媒体关注,广人群众呼声强烈的一项重要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我市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利用方式规模小,经济效益差;还田成本高,缺乏技术指导;建立秸秆收集和储运系统难度较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建议通过全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积极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模式、加快秸秆收贮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和鼓励政策、积极支持秸秆资源化利用装备与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进一步加大政府宣传力度等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我市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
一、我市“1+X”秸秆利用模式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的通知》,坚持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用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相继出台了《南通市秸秆综合利用2010-2015年规划》、《市政府关于扩大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的意见(通政发[2011]171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工作的意见》(通政办发[2012]109号)等文件,多措并举,创新工作,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我市按照“1+X”的模式,即以秸秆还田为主要利用形式,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据测算,2013年我市秸秆产生总量为476.09万吨,综合利用量达456.46万吨。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量分别达到73.46万吨、175.73万吨(含100.61万吨作为生活染料)、9.96万吨、44.71万吨、6.47万吨,秸秆收贮和其他形式利用22.68万吨,秸秆机械化还田123.4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5.9%。
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我市当前秸秆综合利用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现实、最易于推广操作的秸秆利用方式。2010至2012年,我市秸秆机械化还田率分别达36.39%、52.32%和58.74%。2013年夏季,我市共投入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2771台,与之配套的大中型秸秆还田机2663台,与50马力一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还田机5217台,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单季作业目标任务。同时,严格实行每亩20元(2014年新增10元)的定额补助标准,调动了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同时,我市近年来有序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步伐,2011年全市建成11个能源化利用示范点, 2012年新增26个示范点正在有序推进,各县(市)区纷纷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示范点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辐射作用。两年来,全市建设秸秆压缩打捆、秸秆制粒能源化利用企业82家,添置各类秸秆压缩打捆机81台套,各类秸秆制粒固化成型机52台套,全市新建或改造以秸秆颗粒为染料的锅炉116吨位以上,年消耗稻麦秸秆30万吨左右。涌现出了如东县祥宏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如皋佳蕴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海安县16家缫丝厂对锅炉改造用秸秆替代煤炭等典型案例。
在主抓秸秆机械还田及能源化利用的同时,我市也积极开拓其他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我市秸秆编织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形成一批秸秆编织专业村、专业镇。海安县通过编织草帘、草绳、蛋箱草垫等,年利用秸秆近万吨。雅周惠农草制品专业合作社有会员400多名,年利用稻草5000吨,户年加工草绳收入超过4000元。如东县马塘镇的南通福民草制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协会+农户+营销经纪人”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年销售额达1600万元以上;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海安县大公镇利用秸秆养羊,年消耗各类秸秆5万多吨。海门富民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年生产青贮饲料1万多吨,可消耗约1万亩的青玉米秸秆,年销售额800多万元;在秸秆基料化利用方面,海安县南莫镇的农民用稻草培育蘑菇,年利用稻草750万公斤,实现产值1400多万元,这些稻草后来还可以还田,是很好的有机肥。
二、我市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秸秆体积大、数量多,涉及面广,产出时间集中,秸秆收贮、多形式利用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现行生产经营体制与大面积秸秆机械化还田矛盾突出,我市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秸秆资源化多途径利用形式少、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我市现有的秸秆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企业利用方式较为原始,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差。现有大部分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因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秸秆压块、制粒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导致销售持续低迷。秸秆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或因成本太高,或因利用量太少,尚不能成为大规模利用秸秆的有效途径。
2、秸秆机械化还田成本高,机械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由于秸秆机械化还田增加油耗,降低效率,劳动力成本增加,机械作业成本约40元每亩,虽然上级财政和部分县(市)、区对秸秆还田进行补贴,但20元每亩的财政补贴不能完全抵消秸秆还田对机手作业成本增加带来的影响。大中型秸秆还田作业效果好,但机具保有量只占机具总量的35%左右,小型秸秆还田机的还田效果不好且作业效率低。另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田块较小,不利于大中型秸秆还田机田间作业,降低了作业效率,又增加了成本,严重影响了种植户和机手的积极性。
3、秸秆存储难度大、收购网络有待畅通。秸秆产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1月,尤其是“三夏”期间,由于茬口时间短(收种间隔仅十天左右),快速收集、处理秸秆的时限要求特别紧张。且秸秆堆积密度远低于木质材料,长距离运输不仅效率低且成本高。若要集中处置,需有堆场等配套设施。目前,我市秸秆收购网络还未完全形成,主要还是靠老百姓自己收集,合作社的秸秆原料绝大多数都是经纪人负责收集。此外,由于不可能做到常年稳定供应,这对秸秆实现产业化利用形成约束。
4、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配套技术与配套机具的研发力度仍然不足,缺乏适应小地块、便于操作的还田、打捆机具;秸秆发电直燃锅炉腐蚀、结焦问题严重;锅炉颗粒工业炉使用有待解决碱腐蚀和积灰等技术问题;秸秆固化与炭化生产设备配套率低、耗能高;秸秆饲料转化率、消化率不高。总体表现为,一方面无法提供成熟的、技术经济性可行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秸秆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技术集成组合不够。
5、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政策倾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综合利用,最终形成市场化利用机制。我市虽然制订了一些秸秆资源化利用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宽,利益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6、农民的认识程度不高。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部分农民习惯于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对秸秆焚烧给环境、生态、交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公众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水平不高。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建议
为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有效减少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及危害,我市应继续坚持“1+X”的模式,进一步加大禁烧力度,以创建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推进县为抓手,狠抓薄弱环节,强化推进措施,努力提高全市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
1、全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充分利用省、市对秸秆还田机具购置补贴等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大中型拖拉机、大型还田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的补贴力度,并对基层组织、村民购买机械进行补助,科学调优秸秆还田机具结构,同时积极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体制,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机械化还田的作业效率。层层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配套三麦机直播技术。同时,健全维修服务体系,搞好秸秆还田后的农艺技术指导,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
2、狠抓工作组织协调。认真探索总结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新模式,将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在城郊、机场、公路等重点区域推广;认真抓好省、市秸秆多种形式利用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开展项目建设,以期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效益。同时,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抓好对农业农机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跟踪指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积极探索多种秸秆综合利用形式,形成产业化利用模式。建议全市以创建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市为契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秸秆能源化、秸秆制绳、秸秆编织、秸秆制肥、秸秆板材、秸秆养畜、秸秆饲料、秸秆林地果园覆盖等综合利用技术,为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拓宽更多有效的利用途径,并形成产业化。产业化是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水平,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化龙头组织,通过提供好的市场环境来引导驱动秸秆的产业化利用,促进“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行程,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秸秆效益的多次增值。同时建议在秸秆资源可获得性较高的地区优先开展秸秆资源产业化试点工作,积极建设秸秆资源化利用专业村。
4、加快秸秆收贮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后几年,我市应在以建设秸秆收贮项目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剩余秸秆收贮机制,要求全市各村(社区)均要建立秸秆收贮专业队伍,至少设立1个固定秸秆堆场和若干秸秆临时堆放点,各镇(街、区)建立秸秆转运队伍,将分散在田地的剩余秸秆收集后集中堆放;鼓励发展秸秆经纪人队伍,形成较为完善的秸秆收贮体系;建议建立完善秸秆资源回收的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鼓励秸秆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等相关企业实施信息共享工程,保障秸秆资源供需平衡,提升秸秆回收物流系统的运营效率;建议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促进农村秸秆资源回收通道的完善,同时进行秸秆资源分类与处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以此为基础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秸秆资源第三方委托回收物流与处置体系,推进秸秆资源回收物流产业化发展。
5、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和鼓励政策。秸秆利用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限制了农户、经纪人、企业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加大并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针对秸秆回收利用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用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协调银行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用地优惠或无偿用地,工业用电改为农业用电等措施来调动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通过积极调整全市燃料结构,逐步淘汰燃煤锅炉,通过加大环保专项资金的补贴力度鼓励秸秆颗粒燃料的使用。
6、积极支持秸秆资源化利用装备与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投入,以农机、农业环能等方面技术人员为基础,组建市、县(市、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推广中心,着力解决秸秆转化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为我市大规模、工业化、综合利用秸秆提供技术支持,要针对当前在秸秆还田、能源化利用、饲料转化等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或不成熟的状况,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与装备研发,尽快取得突破。要尽快研发生产适应小地块、便于操作的还田打捆机具,研究解决秸秆颗粒工业炉使用的有关技术问题,提高秸杆成型压块的燃烧值,提高秸杆饲料的牲畜消化率等。要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集成创新上下功夫,通过技术集成,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促进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意识,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技术能力,促进技术确实有效地为农民所用。通过秸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农户实施技术示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就业、致富。可以把对农户的培训纳入全年的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之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为秸杆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全市市秸秆利用现状,我市应积极推广应用秸杆综合利用的实用技术,主要是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颗粒燃料加工技术、秸秆气化技术、秸秆饲料加工机械化技术、秸秆有机肥生产技术、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秸秆工业用品加工技术等。
7、进一步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秸秆利用的好处,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让禁止焚烧工作落到实处,宣传秸秆利用的经验,提高广大群众对秸秆资源开发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切实把秸秆综合利用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建议发挥新闻媒体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科普宣传。宣传形式除做到“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外,还应采用流动宣传车、村庄宣传栏、影前宣传、文娱演出等各种让群众喜闻乐见的面对面宣传形式。
(南通市科协软科学课题项目编号:2012N05,课题组成员:顾卫兵、乔启成、杨春和、常代奇、周育红、薛琳矞、白晓龙、孙家峰)
组宣部